學院拟定7月19日上午9:00邀請武漢大學哲學院博士生導師、蕭詩美教授來我院進行專家講座和指導。講座的題目為:毛澤東思想研究,并對如何開展馬克思主義學科的建設和科研進行指導、座談交流。
講座時間:7月19日上午9點
講座地點:圖書館113會議室
講座專家:武漢大學教授 蕭詩美
講座題目:毛澤東思想研究

簡介:蕭詩美,男,1956年出生,湖北黃岡人。1988年武漢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留校任教。1998年在武漢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2003年被聘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和博士生導師。2016年從武漢大學退休,轉任湖北大學特聘教授。在武漢大學留校任教,首先擔任毛澤東鄧小平哲學思想教學和研究工作。為深入理解毛澤東哲學,于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究馬克思哲學。為對馬克思哲學追根溯源,又客串到希臘存在論和西方第一哲學發展史中。從2000年開始以主要時間和精力研究馬克思哲學原著,重點是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向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各專業碩士研究生和部分專業博士研究生連續開設15年馬克思哲學原著課程。大約從2005年開始從馬克思哲學原著的教學和研究轉向馬克思哲學原理的研究。2010年前側重于馬克思存在論和辯證法研究,2010年後側重于馬克思法哲學和所有權問題研究。
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目前主要學術興趣在三個方面:一是馬克思的法哲學和所有權理論,二是馬克思的實踐唯物論和實踐辯證法,三是馬克思的曆史唯物論和曆史辯證法。
開設課程:本科生課程:“毛澤東鄧小平哲學思想”,授課對象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1988-2016年曆屆本科生。研究生課程:“馬克思哲學原著(《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授課對象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2000-2016年曆屆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主要論著或代表作:《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合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毛澤東智慧》(上世紀90年代作品,人民出版社2013年再版);《鄧不平智慧》(上世紀90年代作品,人民出版社2015年再版);《“是”的哲學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論“是”的哲學用法》(《世界哲學》2003年4期);《論“是”的本體意義》(《哲學研究》2003年6期);《和諧哲學的三種诠釋模式》(《哲學研究》2007年10期);《實踐論和辯證法的分享和統一》(《哲學研究》2009年第1期);《馬克思哲學的核心原理:實踐中主客體的對立同一》(《武漢大學學報》2010年5期);《馬克思的辯證矛盾概念發微》(《武漢大學學報》2011年4期);《黑格爾所有權理論的哲學诠釋》(《學術研究》2009年7期);《論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督教神學起源——從“愛的宗教”到“愛的哲學”》(《湖北大學學報》2019年第3期);《馬克思論所有權的自由本質和自我異化》(《中國社會科學》2019年第2期);《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中的法哲學主題和馬克思法哲學的内在性證明》(《哲學動态》2021年第8期)等等。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2005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存在論研究》;2010年主持武漢大學自主科研項目《馬克思辯證法研究》;2010年主持教育部後期資助項目《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解讀》;2020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所有權理論的法哲學研究》。
社會兼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全國毛澤東哲學研究學會理事;湖北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文化發展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西安外事學院世界本原文化研究院研究員。
獲獎情況:《論“是”的本體意義等3篇》2005年獲武漢大學第十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論“是”的哲學用法(系列論文)》2007年獲湖北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和諧哲學的三種诠釋模式》2011年獲第七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實踐論和辯證法的分離與統一》2012年獲武漢大學第十二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合著)2015年獲教育部第7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毛澤東智慧》2015年獲教育部第7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成果普及獎;《馬克思論所有權的自由本質和自我異化》2020年獲武漢市第17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