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師生人文素養,構建和諧校園文化,3月30日學校邀請武漢理工大學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辦學科評審通評專家朱喆老師作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現代價值》為題的專場報告。通識教育課部主任何捷一及李運祥、盧厚家、夏勁、王利軍等五位教授和三百餘名師生參加報告會,報告會由李運祥教授主持。
李老師熱情洋溢地對朱喆老師作了介紹,朱老師到場時外面傾盆大雨,他對朱老師在忙中前來講課和全體同學冒雨前來聽課及全體工作人員表示真誠歡迎與感謝!
朱教授将當今時代主要價值特點概括為:自由、個體、權利、獨立。并指出自由是對責任而言,個體是對群體而言,權利是對義務而言,獨立是對和諧而言。他談到,西方傳統文化主要強調矛盾與沖突,對立與鬥争概念,西方對于個人與群體有着鮮明的區分,個人與群體間的沖突是西方國家的一對矛盾,有的西方國家成立幾百年,隻有十多年沒有挑起戰争。而中國傳統文化是和諧文化,“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如“和為貴”、“和氣生财”、“家和萬事興”、“君子和而不同”等等,對當今世界的發展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從整體上講,中華傳統社會價值,可以概括為四個特點:責任先于自由、義務先于權力、群體高于個體、和諧高于沖突。
朱老師将中國古代“和天下”的思想與當代習近平總書記創立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結合起來。所謂“和天下”首先是一種道德文明秩序,是我國傳統文化傳承下來的一種以人為本的思想,它不脫離政治和文化的共同體及其所構建的文明與道德秩序範圍。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是要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是對傳統文化發展到現代社會的一種傳承,空間平衡種種不同的事物聚在一起,卻能協調和諧實現共生,互相促進實現和而不同。當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世界更多國家所接受。
張載說:“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孔子亦說: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朱喆教授逐一分析曆史名言,并通過講述清朝“六尺巷”的傳統故事和列舉他教育他一位研究生用辯證法思想分析、認識和處理矛盾收到良好效果的生動例子進行說明。
朱喆教授表示,中國傳統文化就是講究和諧,但不代表不講矛盾和沒有矛盾,辯證法三大規律裡有一個就是矛盾規則。古代中國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但在對待矛盾的解決上仍然追求以和諧方式去解決,人與人之間有矛盾的一面,有祥和的一面,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亦然,但和諧是第一位的,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

李運祥老師最後作熱情洋溢的點評:朱老師講課從古代到現代、從縱向到橫向、從西方到東方、從美國到中國、從個性到共性、從教書到育人、從辯證法到唯物論娓娓道來,使大家受益匪淺,共鳴強烈,李老師并真誠建議同學們親自操作百度,查閱“六尺巷”的動人故事,理解“千裡來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詩的深刻含義,告誡大家既借鑒曆史古訓,又聯系大學生活實際,以德智體美勞标準要求自己,高度珍視同學情誼,愉快度過美好時光。報告會在熱烈掌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