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8日,為增強理想信念,豐富教學素材,提升文化自信,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全體思政課教師及馬院通識黨總支部分骨幹黨員教師在何捷一院長帶領下,集體赴河南安陽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參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
7月6日,參觀了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于此,至纣亡國,共傳8代12王,前後273年。周滅殷後,逐漸淪為廢墟。殷墟遺址保存大量大型建築基址、發現大量墓葬、甲骨文、青銅器及玉器,把有記載的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近5個世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殷墟甲骨文距離現在3000多年,3000多年來,漢字結構沒有變,這種傳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黨的二十大召開後,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了殷墟遺址時再次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黨創新理論的“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參觀過程中,大家為擁有三千多年燦爛的文化感到自豪,提升了文化自信。

參觀扁擔精神紀念館
7月7日,在石闆岩鎮,一行人參觀了扁擔精神紀念館。石闆岩鎮位于太行山腹地,連接外界的隻有一條條險峻的鳥道,1946年,尹興德、李林洹、楊太凱等4人利用簡易的房屋、工具成立了石闆岩供銷合作社,幹部職工憑借一副鐵肩膀,仗着一雙鐵腳闆,翻山越嶺,走村串鄉,為當地老百姓提供必需的生活物資,挑起了溝通城鄉的重擔,形成了“艱苦奮鬥、勤儉辦社、一心為民、開拓創新”的扁擔精神。今天的石闆岩鎮成了太行山大峽谷的網紅打卡地,雖然交通更加便捷了,但這種艱苦奮鬥,一心為民的精神仍然值得繼承和發揚。

參觀紅旗渠紀念館
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7月8日,全體人員參觀了安陽林州市“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人工天河”紅旗渠。紅旗渠全長1500公裡、參與修建人數近10萬、耗時近10年,解決了舊中國林州人民想水、缺水、盼水的難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偉大水利工程,周總理稱之為“新中國兩大奇迹”之一,被人們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紅旗渠紀念館、分水閘及青年洞,通過講解員的介紹,再現了1436年到1961年旱魃為虐,人饑相食的悲慘景象,回顧了林州人民改天換地,不甘屈服的精神,展示了不等不靠、保質保量的優秀品質。
黨的二十大召開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紅旗渠青年洞後指出“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曆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镌刻在曆史的豐碑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也就是一兩代人的事,我們正逢其時、不可辜負,要作出我們這一代的貢獻。紅旗渠精神永在”。

在青年洞重溫入黨誓詞
三天的行程雖然非常緊湊,雖然高達42度高溫,但大家收獲滿滿,“艱苦奮鬥、勤儉辦社、一心為民、開拓創新”的扁擔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豐富了《中國共産黨精神譜系》課程内容,古老的中華文明增強了文化自信。
歸途中,羅志教師深有感觸賦詩《中原兩地遊感》:銅鼎紅渠越三千,中華文峰一脈連。巾帼婦好青年洞,英勇善戰賢中賢。精神不朽群山巍,浩氣長存暖日圓。吾輩盡享先賢福,當奮全力永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