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通識教育課部在會議室舉行了新一期科研工作坊,本次科研工作坊主要内容是近期幾位教師外出參會宣講與心得交流.

10月30日-11月3日,鄒佩老師介紹了她參加了由北京師範大學舉辦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幹研修班”。這次研修班邀請到了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廈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的知名專家、學者,他們分别就《思想政治工作與文明校園建設》《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構建》等主題,解讀了高校形成有重點、有特色、有層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格局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兩位老師談到,這次培訓對她們來說,是又一次的思想洗禮,深刻認識社會變革,持續推進思政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們應該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持續有效地開展思政工作。鄒佩老師還介紹了北京科技大學、南昌師範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經驗,特别是北京科技大學圍繞深入實施思政課教學質量年、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專項工作,持續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水平,思政課實踐教學已由假期綜合性社會實踐拓展為“課堂實踐、校園實踐、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系統性實踐教學工程建設,這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鄒老師還談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要謹記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互為助力,實現經驗到理念的提升,始終牢記理念為先、行動為要、師生共進。
第二位發言的劉明靜老師介紹了參會學習情況。劉明靜老師參加的是由北京師範大學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組織的在成都承辦的“全國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經驗交流會暨三全育人工作骨幹研修班”。本次會議所邀請的高校都是2018年5月、10月入選全國 “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的試點區或試點高校中的八所:武漢大學、中國人大、重慶大學、四川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事業特别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工作高度重視,做出了重要的、具體的指示。為了落實好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各高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實踐,其中,“三全育人”建設就是一個重要的途徑、載體。關于兩者之間的關系,簡言之,立德樹人是我們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三全育人”是實現這一目的地運行模式。而這次培訓各高校主要分享的就是他們各自在這過去兩年的三全育人實踐改革中的具體做法、面臨的瓶頸、困囿以及思考與反思,八場講座真的質量都非常高,每個學校做法都有亮點,特别是西安交通大學,他們全校采用書院制的做法,線上系統支持與線下試點結合非常成功;還有武漢大學,他們在做為學生人生導師的輔導員這一方面的工作真的值得很多學校借鑒。主講人既有對教育部最新文件精神的解讀,也有圍繞本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踐頂層設計、主要任務、工作探索等進行系統闡釋。既有理論上的觀點和建議,更有第一手的實操經驗和創新辦法,對各高校深刻認識“三全育人”内涵,推動綜合改革,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劉明靜老師說這次參會讓她更加深入理解國家教育方針,要培養什麼樣的、怎麼培養人,更深入地理解 “三全育人” 的内涵,并表示要把這次學習成果轉化為教學方法,在自己的課堂上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自覺融入思政教育。

第三位發言的是王利軍副教授,他參加了由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聯盟、《思想教育研究》編輯部主辦,浙江大學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北京科技大學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浙江科技學院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承辦的“2020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聯盟教學研讨會”。王老師重點介紹了北京師範大學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副院長的“講好思政理論課的思考與實踐”主題報告。熊曉琳教授從講好思政課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增強教研本領、凝聚教師培育力量三點着手進行講述,強調思政課教師要做到“一、二、三、四、五、六”,即擁有一顆事業紅心,教學與科研兩條腿走路,追求“三講”(講政治、講科學、講故事),突出教材、理論、素材、方法四個方面基本要求,做到心、情、腦、力、眼五位一體,把握開頭、主線、内容、互動、地氣、總結六個要素。王老師還介紹了湖南大學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副院長龍兵所作的題為“打造富有親和力的‘移動’思政課堂”的發言。今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大學時,來到了龍兵教授的課堂。總書記充分肯定了他主講的“移動”思政課堂,強調要把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運用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王老師表示此次會議一方面有助于廣大一線思政課教師更好把握思政課的教學本質與規律,提升教學能力與授課技巧;另一方面給我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與方法指引。
會議最後由通識教育課部何捷一教授總結發言。何教授勉勵大家要加強理論學習,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同時還要認真研究“千禧一代”大學生的個性特征,找切入點、着力點滿足他們的需求、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潛移默化的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