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景點是極為珍貴的教育資源,它們承載着厚重的曆史記憶與不朽的革命精神,它們不僅是曆史的見證者,更是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文化的重要陣地。八十多年前,我們的革命先輩肩負重大使命與責任,在這裡探尋到了革命前行的道路,改變了國家的前途與命運,八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滿懷期待與敬畏,來到這個地方,期望在這個錯位時空裡和先輩們産生羁絆與連結,在重溫曆史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砥砺前行。老師們身臨其境用心感悟革命先烈們的英勇事迹,欽佩他們堅定的信仰和不屈的意志。通過專業老師講解,厚植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增強對紅色教育資源的認知,老師們紛紛表示考察可以将一手資料更好地與思政課課程教學内容相融合,提升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和感染力。
追尋紅色足迹
1.遵義會議會址
遵義會議會址位于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子尹路96号,這座建築建于20世紀30年代初,為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這裡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成為中國共産黨曆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會址
這座曆史悠久的建築,不僅承載着厚重的曆史記憶,更見證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這裡是紅軍長征途中的重要節點,是中國共産黨在危難之際力挽狂瀾、扭轉戰局的地方。站在會址前,深感曆史的沉重與莊嚴,探尋場景,得以回望曆史的深度。
遵義會議紀念館建築上,伫立着一塊造型為迎風招展的黨旗的雕像,通過這一具象化的形式,将革命精神具象化,使參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和革命精神的偉大。

遵義會議紀念館外
遵義會議紀念館内,按照曆史時間的順序,結合革命進程,向參觀者詳細介紹了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革命鬥争全貌。館内陳列了大量珍貴文物,同時結合數字化技術進行輔助講解、場景再現,并設立了多類型互動體驗區,使參觀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革命曆史。
2.息烽集中營革命曆史紀念館
息烽集中營是抗日戰争時期國民黨軍統特務機關設立的一所秘密監獄,始建于1938年,1946年被撤銷。它是國民黨設立的三大集中營之一,與重慶白公館、江西上饒集中營齊名,集中營内的監牢以“齋”命名,以求掩蓋監獄的殘酷本質。監牢内環境惡劣,生活條件極為艱苦,讓參觀者内心受到極大震撼,更加理解信仰的力量、更加堅定愛國主義情懷。這裡曾關押了衆多共産黨人和愛國進步人士,每一陳列館内都為他們設置了對應的姓名冊,切實站在同一場地内,得以讓後輩們銘記先烈的不易,懂得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息烽集中營遺址
感受曆史的溫度,與先輩們在這裡重逢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以往,我們都是從書本上認知到遵義會議,知道這是一次偉大的會議,就此改變了中國革命的前途與命運,是一次偉大的革命轉折點。在此刻,我們站在實地,走進莊嚴的遵義會議與息烽集中營的曆史遺址,深刻感悟到曆史車輪的厚重、戰争的殘酷和艱辛。從遵義會議會址到息烽集中營遺址,我們走的每一步都仿佛都穿越時空,與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先輩們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次旅行,不僅讓我們在路程上與先輩們重逢,更讓我們在心靈深處與先輩們重逢,共同走過同一條道路,共同擁有那顆永不熄滅的熱血之心。
1.與他們走過同一條道路:遵義會議的光輝足迹
走進遵義會議會址,那一棟棟古樸的建築,每一塊青磚灰瓦都似乎在訴說着往昔的故事。八十多年前,正是在這裡,中國共産黨在極端危急的曆史關頭,獨立自主地解決了中國革命道路、軍事策略和組織路線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回望這一曆史上的關鍵轉折點,仿佛能看見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那堅毅的目光和果敢的決策,他們的智慧與勇氣,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第一次結合,如同明燈一般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行之路。
走在這條被曆史銘記的道路上,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我們有責任将這份寶貴的精神财富傳承給下一代。通過身臨其境的感受,生動講述遵義會議的故事,讓學生也能深刻理解信仰的力量,堅定愛國主義情懷,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傳承民族精神,努力成為新時代合格人才。
2.與他們共同擁有熱血的心:息烽集中營的悲壯記憶
在參觀息烽集中營的過程中,氛圍較為沉重。這裡,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書寫忠誠的地方。他們被囚禁、被折磨,但從未放棄對信仰的堅守,對新世界的渴望。生活環境的惡劣并沒有改變他們的意志,他們仍然堅持學習,以自己的獨有的方式暗自進行信息交流,為中國共産黨傳遞重要情報,以不同的方式揮灑同一份愛國熱血。在昏暗的牢房中,他們用堅定的眼神、不屈的意志,诠釋了什麼是真正的中國精神——不畏強敵、不怕犧牲、英勇鬥争、自強不息。
站在集中營的遺址前,仿佛能看到他們頑強抗争的意志,聽到烈士們無聲卻又響亮的呐喊,感受到他們那顆滾燙的熱血之心。這份精神力量,穿越時空的阻隔,直擊心靈深處,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讓他們明白,今天的和平與幸福,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必須倍加珍惜。
3.續寫中國精神:新時代的使命與擔當
回望曆史,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在遵義會議和息烽集中營的考察學習實踐活動中,深刻地感受到中國精神的偉大與不朽。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以更加昂揚的姿态續寫這一偉大的精神。要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論是作為教師,還是作為社會的一員,都要時刻銘記自己的職責與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要勇于擔當,敢于創新,面對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我們不能安于現狀,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态,更加創新的思維,去應對各種複雜局面,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中國精神。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要将紅色文化融入教學之中,通過生動的案例、感人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精神的魅力與力量。同時,我們還要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去親身體驗、去感受那些承載着中國精神的曆史遺迹和革命傳統,讓中國精神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傳承:紅色景點教育資源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課程
紅色景點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鬥曆程的見證,其厚重的曆史意義強化了它們成為重要的教育素材與教育陣地。當代青年是與新時代共同進步的一代,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思政課承擔着重要的引導與教育作用,将紅色景點教育資源融入課程,能夠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并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弘揚中國精神,成為新時代建設的生力軍,做忠誠的愛國者和時代的奮進者,以實際行動展現中國精神的風采。
通過曆史的鏡鑒,老師利用鮮活的教學資源,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能與老師共情,更深化學生對革命時代的認知,加強學生對中國精神的理解。2015年6月16日,在遵義會議召開8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在參觀遵義會議紀念館時總書記強調:“遵義會議作為我們黨曆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走獨立自主道路、堅定正确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建設堅強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等方面,留下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我們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曆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2021年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進一步強調:“要結合即将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從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中深刻感悟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四、将紅色景點教育資源融入課程實踐活動環節的途徑
1.案例分析:中國精神的生動體現
選取典型:選取遵義會議後紅軍長征中的典型事迹,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展示紅軍戰士不畏艱難、勇于犧牲、堅定信念的中國精神。
小組讨論:組織學生分組讨論這些案例如何體現了中國精神的不同方面(如愛國主義、艱苦奮鬥、集體主義等),并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2.實踐環節:傳承與創新
實地考察或VR虛拟參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前往遵義會議會址進行實地考察,或利用虛拟現實技術進行線上參觀,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曆史;運用好武漢市的紅色教育資源,讓學生與曆史對話,以小組形式進行以中國精神的為核心内容的彙報分享。
3.主題演講或征文:圍繞“繼承優良傳統,弘揚中國精神”主題,開展演講比賽或征文活動,鼓勵學生将紅色資源、紅色故事與個人經曆和未來規劃結合,表達自己成長成才的思考和決心。
4.志願服務與社會實踐:鼓勵學生參與社區服務、鄉村振興等社會實踐活動,将愛國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總結
此次暑期考察實踐,我們進行了一次遵義紅色之旅,深刻地與曆史展開了對話,感受到了中國革命曆史的偉大和紅軍戰士們的英勇無畏,更加懂得今天的和平與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一切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作為社會一員我們必須要倍加珍惜、努力維護。作為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更應肩負起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的曆史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講好中國故事,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堅定理想信念。通過創新融合式教學,引導學生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與理解,樹立正确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築牢夢想與信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